“春争日,夏争时”。眼下夏收已圆满结束,夏种、夏管接续翻开。秋粮是全年粮食出产的大头,秋粮丰盈和“三夏”出产密不可分。本报记者深化安徽、河南等粮食主产区,下田头,访农户,调查农业出产方式、运营方式产生的新改变,探寻农业高质量展开的田间脉动。
走在河南柘城县袁庄村的高标准农田里,阡陌纵横,路通渠连,麦收后的郊野又添了新绿,一棵棵玉米禾苗站得垂直。
“收罢麦子种玉米,人勤地不懒!”种粮大户张百深一边忙活,一边算起收入账:小麦、玉米、西瓜、辣椒“踩着膀子种”,小麦一亩打1000多斤,西瓜卖进了超市,玉米垄间套种辣椒,长得也不赖, “260亩地,均匀一亩能收入7000多元!”
“稳产增收,离不开农业抗危险才能的进步。”小麦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本年小麦阅历了倒春寒、病虫害几个坎,4月下旬开端,河南一些区域呈现旱情,受旱面积一度超越1000万亩。抗旱夺丰盈,靠的是硬实力。
“抗灾保丰盈,庄稼要喝足。”张百深说,本年新打了三眼机井,铺设了地埋输水管道,小麦扬花和灌浆期间浇了两遍水,过了干旱这一关。
老张的底气来自于高标准农田项目。上一年,柘城县统筹整合农业资金,每亩投入1500多元,平整土地、修水沟、打机井……一举处理了种田“春怕旱、秋怕涝”问题。
曾经田间是1米多宽的土路,车一过,尘满天,赶上下雨天,三轮车都走不动。现在新修的水泥机耕路又宽又平,农机进田简单了,会集连片耕种,本钱降了一大截。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曾经遇到旱涝都犯难。”张百深说,现在地头有了机井,管网畅通无阻延伸到田间,旱能浇、涝能排,省劲又省心。
会集连片种田,翻开增收新空间。“间作、套种,搁曾经想都不敢想!”张百深说,项目区上万亩地成方连片,他流通的260亩地成了新技能“试验田”,“小麦、西瓜、玉米、辣椒,倒茬加套种,立体栽培,努把劲儿,亩产能上1万元!”
上一年,柘城县建成高标准农田7万亩,本年还将再建6.5万亩。有了好根底支撑,全县128万亩夏种使命已顺畅完成,玉米耕种70万亩,展开瓜果蔬菜40.5万亩。县委书记梁辉介绍,跟着农田出产设备稳步改进,灌排系统继续优化,机械化水平明显进步,旧日的“望天田”正变成“高产田”“放心田”。
“用上高科技,农人‘慧’种田。”安徽怀远县徐圩乡白湖村的农机手尚林庆说,本年耕种机装上斗极导航系统,就比如长出了“大脑”和“眼睛”,“曾经拖拉机靠机手人工操作,耕种时简单走弯跑偏,有了斗极导航,差错不到几厘米,省时省力,质量还高。”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农业乡村部农业机械化办理司科技处处长刘小伟说,新农机、新技能不断晋级、推广,推进“汗水农业”朝着“才智农业”加快改变,收割、秸秆收回、旋耕再耕种,耕种收整个链条都轻松起来。
“本来论天干的活儿,新农机干便是‘分分钟’的事儿。”尚林庆说,“前段时间收麦子,气候预报说有雨,村干部说要赶忙抢收,我带着4台收割机、2台运粮车就去了。”
6个小时不到,300亩小麦收割完,粮食运进库房后,秸秆打捆机打捆离田,趁热打铁。雨后,换耕种机进田,夏收夏播完成“一条龙”作业。
刘小伟说,全程机械化让“三夏”出产驶入“快车道”:1640万台机械投入“三夏”出产,接连15天日机收面积超越1000万亩,全国小麦机收率到达97%,黄淮海主产区机收率99%,夏玉米机播率到达93%。
在尚林庆的盛世兴农农机专业协作社里,搂草机、打捆机等各类农机档期排得满满的。尚林庆说,秸秆离田后,直接用免耕上肥耕种玉米,避免了机械重复运用形成土地压实,秸秆卖到发电厂既添加了收入,又削减环境污染。
“干活挑上‘金扁担’,一举多得!”刘小伟说,黄淮海区域广泛推广小麦联合收成——秸秆抛洒还田——夏玉米免耕耕种“一条龙”技能,加快了夏播进展;新技能、新农机活泼田间,不少地方夏收夏种无缝对接,“三夏”出产添加更多绿色,也为秋粮出产赢得自动。
“最终一批订单粮交给面粉厂了!”望着远去的运粮车,朱孝堂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一致耕种、一致收割,3500亩的优质麦践约交给,作为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华谷栽培专业协作社理事长,朱孝堂没少忙活,“拿着订单种麦,一斤贵10%,有赚头!”
当年怎样走上订单种粮这条路?老朱坦言:前些年,他在薛林村流通了1000亩土地,吸纳了部分社员栽培小麦和玉米,“有人说种粮不赚钱,可我不信这句话。”
刚起步,朱孝堂就遇到了难题:社员自己种,收回来都放在库房里,一是质量不同大,有的没有干透就堆进来了;二是没有固定销路,靠小贩一点点拉走。年末一算账,没赚几个钱。
“光临静心种田不可,仍是要昂首看商场。”2018年,朱孝堂开端为协作社找门路。他造访了不少面粉厂、粮站、粮食收买点,发现企业关于粮食质量要求严厉,“杂质率、干燥度、种类的纯净度都有清晰目标。别的,现在小麦加工中专用粉出产量不到20%,这不便是商场缺口吗?”
“种优质、种订单,跟着商场才是出路!”朱孝堂和县里的天麒面粉厂一拍即合,“面粉厂对小麦需求量很大,质量有要求,咱们规模化种粮,一致标准。”
不少社员皱起了眉头。“没种过订单,咋种?”“到时候不收了怎样办?”朱孝堂把自己流通的1000亩土地当作试验田,带着乡亲们一同种,“咱们协作社领头,干得好,乡亲们就会跟着上!”
本年的3500亩优质麦订单,种的是“山农17”“燕农19”,这是面粉厂供给的专用小麦种类,依照绿色食品要求运用农药、化肥……协作社小麦质量上了一个层次,收割后直接装车送到面粉厂,一算账,每亩纯利润添加150元,“3000多亩地算下来,本年小麦总收入近400万。” 朱孝堂说。
“进步种田效益,关键在于破解‘谁来种田’‘怎样种田’难题。”我国农业大学农人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说,到现在,全国依法挂号的农人协作社达221.5万家,辐射带动了全国近一半的农户。从事粮食工业的协作社约占协作社总数的18%。“协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式运营主体,经过一致化办理、标准化服务、规模化运营,化解小出产和大商场之间的对立,让种粮产出更大效益。”
前几天,朱孝堂收到了好消息:协作社小麦取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说起新计划,他决心满满:“本年试种了200多亩大豆,预备建起一个豆制品加工厂,期待着秋粮丰盈,种田收益越来越好呢!”
2022年12月26日,贵州省黔西市文化馆,剪纸非遗传承人带领学生创造迎新年剪纸著作。
近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红十字会展开“温暖青城——健康送万家”活动,为家中有65周岁以上白叟的困难家庭发放“健康防疫包”
2022年12月25日,江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发热活动便民治疗车开进居民小区,为发热居民展开免费治疗、平价供药等服务
2022年12月21日,航拍贵州省黔西市美化白族彝族乡海子村油菜栽培基地和海子湖泊,绿意盎然美丽如画。
2022年12月20日,“终身不拟作忙人——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著作展”在江苏省姑苏博物馆启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傅抱石的绘画著作46件,常用印章10余方。展览将继续至2023年2月19日。
2022年12月18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闫庄镇大败林村,莒县过门笺传承人在凿刻传统过门笺,迎候新年的到来。
2022年12月17日,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鱼尾洲湿地公园水杉进入最佳欣赏期,成片水杉树叶由绿变红,色彩斑斓,与城市构成一幅调和生态画卷。
2022年12月15日,冬日暖阳下的江苏姑苏古城与环城河畔现象。俯视古城、邻居,“一桥一路”,窥探出当年姑苏城的“小桥,流水人家”,别有一番江南水乡共同风味。
北方的冬季,树上的叶子落光了,小草也黄了。但大自然又给了咱们另一番美的现象,雪花飘飘洒洒,染白了大地,瑞雪绚丽多姿,既温情又浪漫。身处此情此景之中,全无了冬日的寒冷。
第六届我国-世界器官捐赠大会暨“一带一路”器官捐赠与移植世界协作展开论坛举行
2022年12月9日,第六届我国-世界器官捐赠大会(CIODC)暨“一带一路”器官捐赠与移植世界协作展开论坛以线上会议的方式顺畅举行。
2022年12月7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文山大街平安里社区志愿者伴随白叟接种新冠疫苗。
2022年12月5日,上万只红头潜鸭、骨顶鸡等鸭科类鸟类来到河南三门峡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休息、越冬,局面非常绚丽。
因为近期山区极点气候频发,当日下午16时许,新疆伊犁边境办理支队伊车嘎善边境派出所特阿克苏边境警务站接到牧民李某求助称,在牧区开车返回家的途中,不小心将车辆堕入一米多的积雪中。
2022年12月4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冷泉镇呈现绚丽的云海。绚丽的云海在阳光照射下云腾雾涌,改变万千,山峦时隐时现,把村庄装扮得如洞天福地。
2022年12月4日,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青少年篮球训练馆,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操练篮球。
2022年12月2日,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黑峪水库色彩斑斓,青山、绿水、村庄、田园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冬日画卷。
碧绿的荷叶丛中,伫立着朵朵鲜艳的荷花,盛放的花朵像披着轻纱的仙女,在微风吹拂下翩然起舞,也送来缕缕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