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 本年3月,吉林省长春市印发《长春市创立全国绿色有机农业演示市规划大纲(2017-2021年)》,将经过打造标准化出产系统,建造绿色有机农业演示园区,力求年内让“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舆标志的总称)认证产品超越400种。图为顾客在长春市农安县陈家店村一处生态农业温室大棚内挑选有机蔬菜。 新华社记者 张 楠摄
下图 江西新余分宜县杨桥镇潭湘村城义种养专业协作社栽培的400亩有机订单毛豆喜获丰收。因为这些毛豆严厉按要求栽培,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遭到商场喜爱,远销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一同,有机毛豆每亩比一般毛豆多增收200元以上,成为乡民致富的“金豆豆”。 周 亮摄
□ 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已超越1万家,部分范畴中绿色产品已占总量的5%至8%。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面积已超越2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0%。
□ 查询显现,绿色食品比一般农产品价格均匀高出10%至30%,有机农产品要高出50%以上。表面上看,这样的价格很适宜,但绿色农产品的本钱比一般农产品高不少,有机农产品的本钱更是一般农产品的两倍以上。
□ 现在,700家绿色食品企业已进驻工行融e购,在线万元;中绿生活网对接企业1000家,签约额达3500万元;全国范围来看,进入阿里和京东途径的农户数量更多。
绿色、有机农产品颇受商场追捧。可是,一方面,不少农业运营主体出产的绿色农产品遭受了产品难被认可、“优质不优价”的为难;另一方面,一些顾客乐意花高价买有机农产品却对买到的产品不定心,面临“无处去买”的难题。绿色农产品怎样叫好又叫座、优质也优价?
在各地举行的各类农产品买卖会上,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纷繁唱起了主角。现在,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已超越1万家,部分范畴中绿色产品已占总量的5%至8%。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面积已超越2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0%。上一年,农业部绿色食品开展中心受理新申报企业到达210家,同比增加58%。
我国绿色食品开展中心主任王运浩说,在看到绿色、有机农产品开展成果的一同,还应该高度重视存在的缺少。从结构来看,中小企业和协作社偏多、大型企业偏少,深加工产品比重偏低,产品层次有待进步;工业链条对接不行严密,质料基地、绿色出产资料、产品出产、专业营销各环节需求进一步打通;商场流转仍是最大的短板,加上部分获证企业用标不活跃,绿色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表现。绿色农产品越来越多,但商场价格却并不尽善尽美。10元一根的绿色黄瓜,30元一斤的有机米,80元一斤的土鸡,虽偶有见诸媒体报道,但真实能按这个价钱卖出去的仅仅少量。据有关部门商场查询显现,绿色食品比一般农产品价格均匀高出10%至30%,有机农产品要高出50%以上。表面上看,这样的价格很适宜,但绿色农产品的本钱比一般农产品高不少,有机农产品的本钱更是一般农产品的两倍以上。
在北京西城区一家大型超市的有机蔬菜货台旁,某农人协作社派驻超市的销售员告知记者:“相同的地,假如惯例栽培能产5万斤黄瓜,有机黄瓜才干产1万斤。产值这么低,又不必化肥和农药,出产和办理本钱高,天然卖得贵些才干回本。”
“咱们公司的品牌香蕉于2006年就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可是在一些生果批发商场,咱们的香蕉与其他香蕉混在一同卖,底子看不到咱们的品牌和绿色认证的标识。”广东尖峰岭香蕉公司担任人吴建川说,自己的香蕉外观好、口感好,也经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可是“绿色”的价值在商场上一向难以表现。
“现在商场鱼龙混杂,很难搞清谁是优质的、谁不是优质的,谁是绿色的、谁不是绿色的。咱们都说有机蔬菜不必化肥、农药,但详细怎样选,我真的分不清楚。”北京市民魏明面临商场上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很困惑。他说,自己都是托人去信得过的农场直接购买有机农产品,尽管费事但比较定心。他也曾经去网上查过购买途径,搜到不少有机农产品专卖店,但质量终究怎样却不清楚,终究没敢买。
农业部总畜牧师马爱国说,从出产运营主体看,有的绿色食品企业存在“重认证、轻施行”问题,认证后没做到按标出产,单个的乃至不讲诚信、以次充好;有的协作社品牌建造手法有限;有的当地存在“重发证、轻监管”现象,监管维权的“硬手法”比较缺少,对违规用标行为没及时“亮剑”。
一方面是即便出产者依据顾客的需求出产了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品彻底符合标准,但往往仍是不能取得应有的“优价”;另一方面是顾客即便乐意花高价也很难购买到所需求的优质农产品。其间,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一旦脱离产地,就会失掉其优质性的判别依据,给冒充产品以待机而动。
以蜂蜜为例,一些养蜂人为了进步产值,将本该三四天才老练封盖的蜜按天割取,然后得到总量较大但质量一般的“水蜜”。天然老练蜜在养分和风味上超出“水蜜”许多,但其价值却没有在商场上得到表现。蜂蜜产品的赢利大多被流转范畴所抢占,留给养蜂环节的空间十分小,“优质不能优价”,成为许多养蜂人宁可频频消耗人力每天割蜜也不肯出产老练蜜的原因。
自己的尖峰岭牌绿色香蕉为何不能像国外的都乐香蕉那样卖上好价钱呢?吴建川以为,关键在于自己只担任出产,而产品的流转彻底把握在经销商手中。“一级经销商按车卖,二级经销商按箱卖,到最后就变成按把卖了。印在箱上的绿色食品标志和品牌称号到了消费终端时,就看不见了。”
眼下,一些农企认识到了品牌是让绿色农产品取得可持续开展的关键所在,开端着手打造绿色产品流转途径。进入超市为打造品牌的第一步,但超市设置了各种出场门槛,要交纳出场费、包装费、标签费等,一同还要依据销售额交纳提成。这一系列费用也让企业吃不消。
为了破解进入超市不盈余的局势,许多电商企业应运而生。“咱们经过互联网让农人的出产过程透明化,以此重建顾客对农产品的信赖。”阿卡农庄总裁江宇虹说,因为农庄一开端就将客户锁定为中高端顾客,立异选用预付费栽培方法,就完成了以销定产。现在,农庄具有3万多个家庭会员以及几百家企业会员。蔬菜均匀价格到达每斤20元至25元,亩均效益到达8万至10万元。
关于中小型农业企业和农人协作社来说,活跃开展与电商途径协作是一个不错的挑选。现在,700家绿色食品企业已进驻工行融e购,在线万元;中绿生活网对接企业1000家,签约额达3500万元;全国范围来看,进入阿里和京东途径的农户数量更多。
记者采访发现,还有一些农业运营主体把目光搬运到了工业交融,以休闲农业和构思农业等形式,为“优质优价”拓宽了途径。进入五月份,河北石家庄藁城区肥畾国庄园内,花香四溢、果蔬飘香,车厘子大棚内,鲜红的车厘子缀满枝头,招引了很多游客前来采摘。“果蔬采摘是咱们这儿的特征,高峰期每天游客招待量在1000人以上。”该园区担任人倪岩峥告知记者。
绿色农产品还要落实到质量上面,用安稳的口感和质量打动听。藁城区具有29亩的富硒土壤带,南营镇马庄村旭业家庭农场就坐落这片富硒带上。家庭农场担任人李智勇捉住这一天然优势,大力开展富硒谷子栽培。2015年,他引进了一套加工设备,对谷子进行精细化加工。用上新设备后,能提高小米的口感,再加上富硒的质量,每斤小米能卖到20元。
“农业的绿色开展,质量兴农,比其他范畴要求更为火急。”中心农办原主任唐仁健说,要深化施行农业标准化战略,主要是健全农产品产地环境、出产过程、收储运销全过程的质量标准系统,用标准、规划来引领农产品优质化。一同着力培养和维护农产品品牌,让品牌成为农产品的担保。
马爱国说,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全社会已具有较高知名度,要坚持好口碑,有必要做到标准科学先进,产质量量过硬,商场竞争力强;有必要确保职业诚信自律,商场秩序标准,真实成为消费时髦。“只要让广阔顾客取得满足的消费体会,乐意埋单,才干使企业和农户经过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挣钱,有实实在在的取得感。”(经济日报·我国经济网记者 乔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