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省临清市潘庄镇汪堤村的临清市益生栽培专业合作社,一座座设备大棚映入眼帘。推开棚室门,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果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忙着除草采摘。基地内,像这样的温室大棚共有10座,而整个大棚项目覆盖了潘庄镇28个村。近年来,临清市在推动脱贫攻坚中,打造出“嵌入式”工业脱贫形式,让不同类型的贫穷大众和运营主体在利益联合机制的带动下,结成市场化运营的“集成模块”,让贫穷大众取得更多收益,益生栽培专业合作社的扶贫蔬菜大棚便是这种形式的一个缩影。
益生栽培专业合作社整合涉农资金180万元,建造10个蔬菜大棚,引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智能化栽培等多项技能。栽培的长茄子、尖椒、西红柿等蔬菜产品已经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合作社年产绿色蔬菜瓜果30多万斤,年销售收入200余万元。
“曾经乡民主要是栽培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一年就两茬,收入只要几千块钱。”汪堤村支部书记汪连荣介绍,“现在合作社树立后,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对乡民的土地进行流通,确保了乡民的收入。别的,经过建造冬暖式大棚,让乡民们能入棚打工,再添加一份收入。”乡民汪生伟将自己的10多亩地流通给了合作社,不只每年每亩可以取得1000元的租金盈利,在合作社作业每天还能有80元的劳动收入,并且还能学到技能为今后的创业做准备。(潘庄 董爱欣)